砥砺前行“十五五”丨依靠自力更生、科技自力

制图:彭章霞 “科技兴则国富,科技强则国强”。从嫦娥六号首次从月球背面返回样本,到“天眼”迅速发现1000多颗脉冲星;从Deepseek带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趋势,到自主计算机开发的接口植入人脑实现新突破……国家的科技成就不断让世界惊叹。 “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宏观层面,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第14位提升至第10位。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电流当前,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硕果累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科技引领,创新科技是必由之路。未来五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 “十五五”规划提出把“大幅度提高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引领新生产力发展”作为战略任务专门章节部署,既向前又向后。要想快速抢占战略机遇,创新技术是“先行者”。如今,科学技术直接转化工业的进程将加速,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产业发展格局。放眼全球,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深刻重构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谁率先掌握现代技术,谁就掌握了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现代技术是“安全阀”。历史和实践证明,基础技术是乞讨不来的,金钱也买不来。只有努力争取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增强意识我们以“不进则退、慢进则退”的紧迫感,紧紧抓住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科技实力大跨越,占领未来科技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布局,加快关键基础技术突破,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力更生、培育发展新生产力提供坚强科技支撑。推动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高水平也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创新人才。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数量人才的高精尖人才、人才的整体素质、人才的创新能力,能够对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效率变革效应。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信和发展新生产力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打造人才竞争优势,必须为创新人才创造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优良环境。比如,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更多年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围绕paof——科技创新、发展开展教育结合产业和国家战略需求,将科技创新技能培养深度嵌入课程体系,充分激发青年学生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促进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为产业应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自力更生。通过不顾一切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国科技创新浪潮将不断反映时代、砥砺前行,推动中国经济谱写新篇章。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