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标题:加快建设强国——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功底系列评述之二。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强国建设作出了部署。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十七次强国建设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强大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局,是激发中华民族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事业。立足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满足精神文化发展的文化导向,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注入新动力。赋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国力增强、民族振兴的更高要求,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瓦解。 2024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综合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东方伟大民族创造了强大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引领时代的精神文明。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供给文化和服务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安排时作出重要指示,加大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化风帆。2025年7月,京西宾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谆谆教导:“现代人类城市必须是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固定的城市。” “我们既需要物质财富的‘面子’,也需要精神财富的‘礼子’。” “两手抓、两手强”涵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以注重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充分发挥“乡村之夜”变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面对乡村,从游戏中《黑神话:悟空》带动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消费浪潮,到愤怒的“文化文化馆”、“发烧之旅”……“文化+”不断散发出强大冲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事实证明,文化融入经济活动作为新元素的结合,可以激活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进一步认识文化的“助推器”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必将培育出更多更新的增长点,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器。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文化换人好,聚人心、暖人心”。春节这个维系家国情怀、寄托美好情怀、传承千年的春节,生动展现了文化的力量,提醒我们充分把握文化的凝聚力、润滑性、融合性、教育性。 电视剧《数之永远》惹人热泪盈眶……9月3日,纪念中国公民抗日战争暨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学正义《必胜》将超额举行。文化产品的品味、风格等。 “这要求我们紧跟时代发展,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强国。以人为中心,满足精神需求的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应该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天津推出了四大系列500余项文旅活动,北京带来了1,4855河北展示了200余项主题活动。文化达到杂草到2025年,“哪吒2”屡聚百姓受益,要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公平化,推进城乡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调整,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持续扩大文化产业供给和政策。极具文化内涵的产品,有效提升文化感受和幸福感。和技术和产业转型中,许多缺点和不足以及学习的不足和解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真实力量。到2035年强国战略目标,必须沿着社会主义中华文明文化发展道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思想引领、精神统一、感召力价值、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那就是盘古以深化文化体制和机制体制改革为纽带,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劳动运行机制。认清源头,必须统筹各类人才培养,培养文化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顺势而为,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引入网络思维和信息技术,转化文化资源CES的效益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效益。往届举办的北京文化论坛上,文化创意展览和销售中心让人兴奋,各种融合传统元素和时尚设计的产品很受欢迎。只有善于传承,才能更好地改变。面向未来,只要继续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伟大因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就可以推出更多既体现中华文明遗存特征和中华文化精髓,又体现时代发展和实践性的成果文化。文明流动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024年,我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动漫、游戏、时尚玩具、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加快“走出去”,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建设强国,形成与国家综合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声音。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积极推动国际传播格局重建,发展多渠道、立体化的对外传播格局,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更多富有历史文化遗产、反映当代中华文化生活的作品走出国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遗留成果,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定能够加快强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文化底蕴。强国建设、全民朗诵。